我們可能常常會吃到....可是,
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可怕的添加物,
下列的資料...給大家參考一下~~~
消基會指,聯合國農糧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已在二○○六年將人體 每週可容忍的鋁攝入量訂為每公斤體重一毫克,中國已針對食品訂出最高鋁殘留量為100ppm,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建議,香港成年人每週的鋁攝取量標準為每公斤體重○.六毫克。 研究另顯示,鋁攝取過多,可能與罹患老人癡呆症、失智症的風險有關,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還警告,在動物實驗中,則有生殖毒性及發育毒性, 可能影響孕婦及發育的孩童。
消基會秘書長陳智義指出,重金屬鋁在動物實驗上,證實會造成神經毒性,
攝食含鋁食物注意表
●長期攝食含鋁食物,將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
●當鋁攝食過量時,將可能誘發噁心、嘔吐、皮膚炎等過敏症狀
●腎功能不佳者,因體內鋁代謝失調,當鋁攝食過量時,將引起骨質疏鬆
●動物實驗中發現,鋁將影響幼鼠生殖系統發育,幼童應避免攝食含鋁食物
●60公斤成人每周200公克鬆餅3份即達可容忍攝食量,建議不應攝食過量
北台灣科技學院餐飲管理系副教授李哲瑜分析,
海蜇皮為水母,一般業者加明礬脫水,增加口感,明礬就是硫酸鋁。
而西點食品也常見在低筋麵粉中加入酵母或化學性的膨脹劑
(俗稱蓬鬆劑、發粉),使其有孔蓬鬆,入口易被唾液浸潤,
膨脹劑成分為碳酸氫鈉,為產生二氧化碳,須酸性鹽類,
鋁化合物如鉀明礬、燒明礬等,都屬酸性鹽類的一種。
李哲瑜說,坊間如蛋糕、油條、餅乾等摻雜膨脹劑製成的食品,
亦可能被添加鋁化合物,即使從市面上買發粉回家自己做糕點,
仍可能買到含鋁的發粉。李哲瑜表示,此次也有抽驗鬆餅未含鋁,
顯示有未含鋁的膨脹劑,呼籲業者改用未含鋁的添加物。
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,到目前為止,
包括明礬及七種常用含鋁膨脹劑都是合法食品添加物,不僅在我國,
國際上也都是准許使用的合格添加物,因目前鋁對人體危害還不確定,
暫不會制定規範,但會持續關注並檢討。雖然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
(CODEX)正在討論針對使用對象進行規範,不過還沒有定論。
我國目前僅針對含鋁的品質改良劑訂定添加上限,
未來是否會訂定國人的每週攝取容忍量,有待研議,若CODEX訂出標準,
不排除參酌。~以上整理至奇摩新聞
泡打粉 Baking Powder
說明: 泡打粉又稱『速發粉』或『泡大粉』或『蛋糕發粉』,
簡稱B.P,是西點膨大劑的一種,經常用於蛋糕及西餅的製作。
泡打粉它是由蘇打粉配合其他酸性材料,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。
泡打粉在接觸水份,酸性及鹼性粉末同時溶於水中而起反應,
有一部分會開始釋出二氧化碳Co2,同時在烘焙加熱的過程中,
會釋放出更多的氣體,這些氣體會使產品達到膨脹及鬆軟的效果。
泡打粉根據反應速度的不同,也分為『慢速反應泡打粉』、
『快速反應泡打粉』、『雙重反應泡打粉』。
快速反應的泡打粉在溶於水時即開始起作用,
而慢速反應的泡打粉則在烘焙加熱過程開始起作用,
其中『雙重反應泡打粉』兼有快速及慢速兩種泡打粉的反應特性。
一般市面上所採購的泡打粉皆為『雙重反應泡打粉』。
泡打粉雖然有蘇打粉的成分,但是是經過精密檢測後加入酸性粉
(如塔塔粉)來平衡它的酸鹼度,所以,基本上,雖然蘇打粉是帶鹼物質,
但是市售的泡打粉卻是中性粉,因此,蘇打粉和泡打粉是不能任意替換的。
至於做為泡打粉中填充劑的玉米粉,它主要是用來分隔泡打粉中的酸性粉末及鹼性粉末,
避免它們過早反應。泡打粉在保存時也應儘量避免受潮而提早失效。